正值《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之际,建立健全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成为修法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规定与实践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都没有对涉案财物处置的实体与程序作统一规定,相关处置规范分散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不同章节条文中。1 关于涉案财物的含义和范围涉案财物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被公安司法人员称作为赃款赃物,是对因犯罪而取得的财物的统称。
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长期高位运行隐患堪忧根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法院收案总数为4601 83万件,结案4541 89万件。而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共有员额法官12 82万人,折算下来,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为354件。另据媒体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一直稳步增加。2017年,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尚为187件,2022年已增加到242件;2023年更是骤升至357件,2024年基本持平。不仅如此,2023年全国有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部H省一年半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出罪数据的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量刑不均衡、实质出罪率较低等问题,司法机关并未针对客观危险的有无与程度进行充分论证,笼统得出出罪结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客观危险判断,应当以保护公共交通安全法益的立法目的为核心。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为客观危险的判断提供基础性标准,应当允许醉驾行为人例外地反驳立法推定的抽象危险,但书条款的司法适用为客观危险有无及程度判断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网络犯罪手段、犯罪形态、危害后果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也为打击网络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新情况,我国的立法机关采取了预防主义的刑法观,通过帮助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正犯化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时间适度前移。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网络犯罪的规制方式也与我们持基本相同的立场。比如,联合国于2024年12月24日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联
摘要我国自古就有被害人自我答责观念,或规定于刑律,或作为司法先例,其思想渊源在于古代家长制政治文化传统对个人提出的各爱其身要求,因此并非舶来品。当前,被害人自我答责的法理基础在于个人自我决定,这在规范评价上将行为人与被害人由侵害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被害人自我决定地冒险,由此带来的损害从刑法任务、基本原则、法益侵害层面来看都不属于犯罪范畴。被害人自我答责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体现在准教唆准帮助行为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纳入立法规划之中。当前,如何利用这一难得机会,切实解决刑事诉讼制度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立法课题。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实出发,有必要提出三项旨在指导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思路:一是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制度难题;二是贯彻顶层设计优先落实原则,将中央有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