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刑事不法存在两种评价方案:一是双层不法评价方法,二是整体不法评价方法。整体不法评价理论认为,不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状态,不法由确立不法的要素和排除不法的要素组成,确立不法的要素是不法的正面构成要件要素,排除不法的要素是不法的负面构成要件要素。对于不法的成立而言,正面构成要素和负面构成要素具有同等重要的不法评价地位,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了正面构成要素或负面构成要素的行为都不是不法行为。与双层
提要完善刑事涉案财产处置法律制度及机制,应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设计。明晰涉案财产的法律属性,有利于明确刑事诉讼过程中不同情形下涉案财产处置的规范性质,进而有利于形成相应的法律规则,即为确保侦查活动顺利进行应完善针对涉案财物的强制措施,为确保刑事裁判能够充分、及时的执行应构建针对涉案财物的保全措施。处理涉案财产应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犯罪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为此可以确定三条规则
摘要涉罪单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或被定罪本身会遭受名誉罚,名誉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刑罚对单位犯罪的威慑失灵,导致对单位施加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难以实现。降低名誉罚的不确定性对单位刑事制裁一致性影响的模式有三种,分别是通过对涉罪单位进行适法整改来替代刑罚的非罪化处理模式;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进行区分,在立法上预先将不同类型的单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或定罪可能遭受的名誉罚进行扣除的类型化区分模式;
提要我国民、行、刑立法协调性的不足导致法院在很多刑事案件中没收不法原因给付财产时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的困境,不同法院在处理不法原因给付财产时做法不一、理由各异。在无法律否定给付人合法权益时,不法原因给付财产没收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对犯罪行为人违法所得的追缴,又是对给付人返还请求权优先性的排除。其正当性来源于两个方面:对于犯罪行为人来说是任何人不得从不法行为获得利益的矫正衡平理论,对于给付人来说是财产
摘要从《刑法修正案(八)》到《刑法修正案(十二)》,我国刑法共增设了45个罪名,其中有23个轻罪,我国刑法修正呈现出轻罪化倾向。增设轻罪同时满足了严而不厉思想所主张的法网严密与刑罚不厉的要求,然而,严而不厉与我国惩罚二元制相冲突、与刑法的谦抑性相矛盾。在司法实践中,不适当的增设轻罪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惑,进而出现重罪轻判现象,同时,增设轻罪在客观上导致了刑事案件激增,加剧了刑事司法中案多人少的矛盾。
一、引言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司法保护的力度与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的培育与发展。近年来,国家突出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而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尤其是侵犯注册商标的犯罪,呈现出持续且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