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阶层犯罪构造理论,正当防卫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且在刑法体系中,应当属于最具实质意义的出罪事由。然而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以正当防卫予以出罪的案例并不多。在实践中,互殴与防卫占据了正当防卫案件大部分比重,然而由于将互殴与防卫作为互斥关系,因此,认定为互殴必然否认正当防卫。另外,也存在过于关注道德伦理因素、过于苛求行为人,以及为安抚被害人情绪,避免出现信访问题,而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式以平息社
摘要保险诈骗罪的认定过程中,可能出现民事角度为合法、刑事上却认定为犯罪等刑民冲突的情形。此类刑民冲突的形成原因,一是刑事看实质、民事重外观的逻辑思维差异,二是刑民实体特征差异,最后彰显的是刑民背后的价值追求位阶差异。分析认定此类案件,应秉持客观公正原则,查清基础事实,以法秩序统一原理为基础,以刑事实质合理穿透民事外观。本罪的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应以实际操作者为准。虚构保险标的既包括以
2024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上线人民法院案例库(以下简称案例库),对于案例库案例的作用地位,最高院在新闻发布会中强调各级法院审理案件必须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类似案例作出裁判,因此,入库案例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编者通过对案例库刑事板块检索,对其中涉及侵犯著作权罪(9例)的裁判要旨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点评,本文分析点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一、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黄某侵犯著作权案——以营利为
在我国,财产犯罪的理论和实务应该是刑法分则教义学研究中最为深入的领域,很多青年学者在这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论述。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财产犯罪理论在遇到互联网技术时,显示出了其保守、陈旧和不足的一面,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对财产犯罪的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大部分问题是难以从德日刑法理论的既有成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的,要求我们运用教义学分析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逻辑建立自己
在司法机关讨论什么是案件,离不开司法属性。那些行政化的服务、保障、管理显然并不属于司法行为,当然并不会属于案件。但是那些案件的指导、督办、复查、评查、规范、政策引导,与案件紧密相关,要想回答它们是不是案件经常会产生分歧。这就涉及到案件的根本属性。那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案件的定义,因为案件的定义涉及到对司法权的根本性认识,也涉及到司法官精英化随之而来的待遇和利益分配问题。这是一个既根本又实际的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又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新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聚焦到资本市场领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发行等违法犯罪行为正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且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专业性、隐蔽性愈发增强,对金融监管和惩治犯罪提出严峻挑战。人民法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