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犯罪态势和犯罪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现重罪重刑案件持续下降,轻罪轻刑案件不断上升的双降双升趋势,标志着犯罪治理已经进入轻罪时代。轻罪治理,需要程序法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发挥程序在犯罪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然而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明显不适应轻罪治理要求,表现为程序的被动性、对抗性、惩罚性、单一性和滞后性。世界上许多国家较早地开始了犯罪轻重分层,在长期的轻罪治理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重罪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二)对刑法第390条行贿罪的规定进行了重要修改。在对其理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受贿行贿一起查并不是行贿受贿同等处罚。为了将严惩行贿犯罪可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对行贿罪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解释。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特别是谋取竞争优势的理解上,必须将谋取合法利益的排除在外;在从重处罚情节的理解上,必须注意定罪情节与法定刑升格情节的竞合,以及七类从重情节之间的相互交
摘要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当纠正将先刑后民司法规则绝对化,在对其中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双重考察的基础上解决犯罪认定和程序选择问题。在牵连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应当采取分别审理即刑民并行的司法规则。在排斥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中,犯罪的构成排斥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应当采取先刑后民的司法规则。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并不存在真实的合同法律关系。合同诈骗罪成立,合同法律关系即被否定。按照先刑后民的司法规则,如果
前 言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因案件性质和人权保障使然,证据认定上采用最严格的认定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作为刑事定罪的黄金准则,就是旨在维护司法公正与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面对走私案件这类涉案人员众多、时间跨度长、境内境外证据交杂的案件认定时,部分司法机关或然地在某些证据链认定上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该做法虽有利于案件办理效率但却以损害公正性为前提。本文结合走私刑事案件,探讨高度盖然性标准使用的实
一直以来,违法所得是困扰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的难题,内幕交易罪也概莫能外,尤其是《内幕交易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本罪的获利和避损作出详细规定,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存在诸多疑问和困惑。基于此,本文立足实践案例,搜集权威观点,尝试类型化分析内幕交易罪中违法所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方式,供大家参考。一、内幕交易罪中违法所得的含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摘要当同时存在数个不相容义务、义务冲突非因行为人引起并且全部义务不可能得到履行时,即成立刑法上正当化事由之一的义务冲突。根据冲突义务的属性,义务冲突可以构成违法阻却事由或责任阻却事由。义务冲突的解决规则,应当根据冲突义务的价值大小来确定。本文最后详细研究了交通肇事罪中义务冲突的情形。关键词:义务冲突;等价义务;不等价义务;交通肇事义务冲突是刑法上的正当化事由之一。符合义务冲突的行为,不仅可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