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张区分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进而认为前者存在未遂而后者不存在未遂的观点,因与客观未遂论相冲突而不具有合理性。应该说,只要行为人主观上以侵害加重犯的法益为目标,客观上也对加重犯的法益形成了具体、现实、紧迫的危险,就应肯定加重犯未遂的成立。只要承认故意的结果加重犯概念,就难以否认结果加重犯未遂的成立;发生了加重结果而基本犯未遂的,成立结果加重犯的未遂;杀害被绑架人以及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等结合
前言(一)<任意性>标准与违法排除的思考方式和基础不同对自白法则的理解,从排除自白的标准差异来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当怀疑其任意性时排除自白>(以下称为任意性标准的思考方式)。这种想法是基于虚伪排除说,人权拥护说或两者的并用说而来。另一种是<当获取自白的手段违法时排除自白>(违法排除的思考方式),因其构成了违法排除说的基础。违法排除说的提倡者田宫裕博士认为,虚伪排除说和人权拥护说是「自白一方(
《监察法》颁布实施以来,对于完善我国监察制度,保障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法实施条例》作为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即将制定的首部监察法规,既是推进监察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监察配套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针对《监察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若干修改建议,以期为实施条例的完善贡献绵薄之力。目次一、审慎考虑实施条例的定位问题二、准确把握监察法规的约束对象三、避免
摘要:对向犯理论存在诸多理论弊端,宜以合意关系取而代之。合意关系的成立具有平等独立的复数主体交换合致的复数意思共生共存的复数行为三个要件。对向关系、单位犯罪过程中执行单位惯常业务流程的职员之间的关系、中立业务行为的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均属于典型的合意关系。刑法中合意关系的讨论,不仅能够释清刑法理论上的若干误识,也有利于刑事立法罪刑规范的科学设置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合意行为的准确定性。关键词:
摘要:罚金刑空判现象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一个重要的成因在于罚金刑与自由刑处于分裂静止、二元分立的状态中。由此,一方面,法官可能未能整体性地衡量罚金刑和自由刑的轻重,常常忽视罚金刑的刑罚量,导致刑罚的实际总量过重,未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使得被告人觉得量刑有失公正,从而,罚金刑因为得不到被告人的配合而不易被落实;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或者激活罚金刑和自由刑之间互动交流的机制,致使法官在适用和执
202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施行。根据2021年刑诉法解释,死缓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势必对现有办案范式、司法资源带来重大影响。一、死缓二审开庭的正当性考察民众的法情感,死刑依然符合内心的正义观,正所谓惩恶即扬善。由于人命关天,死刑以两审终审制为基础,另经复核程序始生效;对于死缓案件,则应由高级法院核准。毕竟,死缓隶属于死刑,正是由于死缓具有依附性,故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