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实出资购买原始股的权股交易行为显然区别于干股型受贿、合作投资型受贿、委托理财型受贿,现有观点认为原始股型受贿的本质是公权力与原始股(高额溢价机会)发生了交换,对此并无太大争议。但公司存续及上市周期差异极大,原始股的高溢价概率差异极大,因此有必要先辨析概念前提,即原始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适当的限缩以框定犯罪成立的范围、明确证明标准。从入罪视角来看,原始股应当限定为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方可证
摘要学理对先行行为保证人范围的限制思路,主要借用了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阻却事由两个层面的不法归属原理。先行行为无须遵循客观归责中的风险创设和实现原理,否则先行行为将被植入用来实现积极一般预防的行为规范,使之面临不合理的双重规范构造、拟制过失犯罪及其规范目的,该保证人类型陷入无适用空间的三重困境。加之,危险发源于行为人组织范围之中,且危险发生后行为人认识到相应情状,故也没有容许风险
摘要对包括连坐在内的各类犯罪附随后果的合宪性审查,应首先从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出发,厘清各类后果分别干预了哪些基本权利。职业自由(含公职)可以从我国《宪法》第42条等条款中导出。我国宪法设定的人类形象包含了个体价值和共同体价值两个层面。以人格独立、意志自由为基础设定的罪责自负原则,能够得到《宪法》第33条等的证成。基于亲属等身份因素,让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承担刑法、民法、行政法上的不利后果违反宪法。扩
摘要宪法与刑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可以立足于宪法视角来合理解决实质法益理论面临的一些质疑。应当以宪法确立的价值和秩序作为实质法益的渊源。相较于既往的社会契约说、文化价值说和社会根据说,宪法渊源论更具规范性和明确性,且以之为渊源不会不当扩大或缩小实质法益的范畴。集体法益能够在宪法规范和宪法理论中找到正当性根据。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不仅具有消极自由权的面向,也具有积极自由权面向;实现基本权利中的社会权
摘要刑事合规的政策内涵是建立合规计划与刑事责任的关联,实现法人犯罪的合作预防治理。作为践行刑事合规政策的制度载体,法人刑事归责体系成为促进法人犯罪治理合作预防的关键。以比照自然人犯罪为建构思路的法人犯罪主体论,因试图将法人刑事归责体系纳入自然人刑法体系,不仅可能导致合规激励遭受来自自然人刑法教义的束缚,而且因刑事合规与自然人刑法体系分属不同范畴,导致自然人刑法体系存在被割裂的危险。于我国而言,
强奸罪是一个典型的重罪,它的起刑点就是三年以上,可以适用死刑。强奸罪是可以导致责任年龄降低的,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强奸是与杀人、重伤害、抢劫、贩毒、放火、爆炸相当的一种犯罪。当然完全相当也不绝对,因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