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度关注环境犯罪的技术治理,先后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形式对环境犯罪技术治理设定体系化的规范依据。在实践中,环境犯罪的技术治理具有防范行转刑、双面利用工具属性、密切联系物理空间、多维获取案件线索等特征。然而,治理主体人员有限,被治理对象的相关主体在逐利心理以及侥幸心理下形成的合作排斥心理,监测数据有限真实与技术手段介入下客观行为评价的错误空间,为环境犯罪技术治理带来了实践难题。为
摘要基于针对妇女的纠缠骚扰行为在德国呈现出日趋严重之势,德国于2007年在刑法典中引入第238条纠缠骚扰罪(Nachstellung),然而此规定却引发司法界针对纠缠骚扰行为有无必要通过刑法进行规制的长期争论。本文立足于此罪在德国的立法过程,通过分析纠缠骚扰行为的刑事当罚性与刑事要罚性,论证刑法规制对妇女保护的必要性,并讨论该立法模式对中国妇女保护的参考意义。关键词:纠缠骚扰行为;纠缠骚扰罪;妇女保护;刑事立法纠缠
看了《第二十条》,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当然,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的这个条款。这个条款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内容大致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含义,以及那沉甸甸的分量。它砸在人头上,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以及名誉、尊严、自由这些最可宝贵的东西。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防治计算机网络犯罪尤其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成为了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原本脆弱的知识产权更加容易受到侵害,这给传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行为人的犯罪成本降低而收益扩大,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害也进一步扩大。因此近年来如何应对网络时代下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成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 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
正式的观摩庭结束后,往往要组织一个评议活动。虽然此时已经临近中午,又或者鏖战一天将近晚上的时间,大家都人困马乏,但是仍然感觉十分有意义。往往也是有意思、最值得回味的时刻。因为开庭的时候是不能交流的,大家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确实想要交流一番,恰好庭审的印象还非常强烈,表达欲是最强的,如果等到第二天都不行了。如果可以的话,观摩庭务必之后要搞个评议活动。但是对于一些三五人的小观摩庭,很可能没有那么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