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5-07-22
2025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数据新鲜出炉,数据背后既折射出当前刑事司法的整体导向,也为刑事律师的办案思路提供了精准坐标。作为常年深耕刑事辩护一线的律师,我们不妨从数据中拆解司法逻辑,把握辩护要点。
一、刑事案件总量下降,宽严相济政策导向更趋精细化
上半年受理刑事一审案件52.9万件,同比下降10.4%;判处生效被告人70万人,同比下降9.03%。这一数据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刑事司法对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在提升。
对辩护而言,案件总量下降意味着司法资源可能向复杂案件倾斜,律师需更注重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提前介入,通过精准辩护推动案件分流,在“宽”的层面争取不起诉、缓刑等有利结果,同时在“严”的领域(如严重暴力犯罪)强化证据辩护的专业性。
二、严重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减,重罪辩护需聚焦核心情节
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5.1万人,同比下降4.65%,降幅低于总体案件降幅。这表明“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司法立场始终坚定,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的重罪案件,司法机关仍保持高压态势。
此类案件中,律师需重点围绕犯罪构成要件、量刑情节展开辩护,尤其是对自首、立功、从犯等法定从轻情节的挖掘,以及对证据链完整性、合法性的严格审查,在法律框架内争取罪刑相适应的裁判结果。
三、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民营企业保护成辩护关键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审案件受理3.5万件,同比上升2.65%。值得关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明确对非法经营、合同诈骗、强迫交易及民企内部腐败犯罪的司法导向。
这提示我们:经济犯罪辩护需紧扣“平等保护”原则,严格区分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对涉企案件,应重点论证行为的市场合理性、行业惯例及社会危害性程度,避免机械适用刑法条文,助力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四、串通投标罪大幅攀升,合规辩护与风险预警并重
串通投标罪受理707件,同比激增30.44%,且最高院联合发改委发布多领域典型案例。这一数据与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打击不正当竞争的政策高度呼应,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领域成为重点打击范围。
对辩护律师而言,既要吃透典型案例中的裁判规则,在案件中精准提出涉案行为与正常市场竞争的区别;更要延伸服务,为企业提供招投标合规指引,从源头规避刑事风险,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
五、危险驾驶罪仍居首位,精细化辩护空间持续存在
危险驾驶罪受理12.1万件,虽同比下降14.96%,但仍是刑事案件“第一大户”。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规范办理、统一尺度、精准打击”,体现了对醉驾犯罪“惩防并重”的治理思路。
此类案件辩护中,律师需聚焦《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的具体适用,围绕血液酒精含量、驾驶环境、驾驶距离、是否造成实际危害等细节展开精细化辩护,同时注重对当事人的教育引导,推动从“被动辩护”向“主动预防”转变。
以数据为镜,精准锚定辩护方向
透过上半年刑事审判数据,我们能清晰看到司法机关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精准平衡,也能捕捉到不同领域刑事政策的细微调整。作为刑事律师,唯有紧跟数据背后的司法逻辑,深耕专业、精准施策,才能在每一起案件中实现有效辩护,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合法权益,同时助力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
下半年刑事审判趋势如何?让我们持续关注,以专业视角解读更多司法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