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反思现已发现和纠正的冤假错案,虚假印证是导致事实认定偏离客观真相的重要原因。作为印证证明方法的内在风险源,虚假印证在司法实践中有诸多表现形式。理性分析虚假印证与冤假错案的关联,可以诊断刑事程序存在的深层问题,包括侦查取证缺乏必要的框架指引,非法取证方法难以有效规制,证据审查和质证程序易于虚化,以及排除合理怀疑的理解适用存在偏差等方面。基于基础融贯论的真理理论,有必要推动刑事程序改革创
前言从立法上,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应否提高法定刑?车浩教授认为不需要,罗翔教授主张提高。车浩教授是长江学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罗翔教授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学教授,对中国普法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二者都是我的朋友和尊敬的同仁,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学术探讨。我赞成车浩教授的结论,但不意味着赞同其所有理由。同时,我认为罗翔教授的论证理由可能值得进一步商榷。不成熟之处,恳请诸位批评指正。这是立法问题,
前言从立法上,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应否提高法定刑?车浩教授认为不需要,罗翔教授主张提高。车浩教授是长江学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罗翔教授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学教授,对中国普法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二者都是我的朋友和尊敬的同仁,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学术探讨。我赞成车浩教授的结论,但不意味着赞同其所有理由。同时,我认为罗翔教授的论证理由可能值得进一步商榷。不成熟之处,恳请诸位批评指正。这是立法问题,
收买被拐妇女罪关涉到一个极为抽象的道德原则问题,即妇女作为人的尊严。因而对这个罪名的讨论必然蕴含着道德论证的负担。只有彻底地承认附着在妇女肉身之上的她的人格尊严是绝对不可以被商品化的物,围绕收买被拐女罪的刑法体系解释与刑罚理论争议才算有根本价值判准。 面对顽固强大的愚昧观念和渐成自然的收买陋习,立法不能给价值相对主义留有任何余地,而应通过严厉的刑罚配置表明态度。这不仅事关一个个妇女作
有关刑事诉讼制度建构的定力和发展趋势,是一个宏观思维的题目,实际上是一个如何学习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论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制定,已经四十多年了,其间历经了三次修改。笔者参加了制定和三次修改的论证和讨论,见证了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过程,加之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五十多年,研究认为,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和发展有一种定力。何谓定力?定力就是规律。只有把握住这一不可逆转的规律,刑事诉讼法治才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