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法完善是促进刑法理论研究与提升刑事司法效能的关键动因。为了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完善原有罪名条文的同时,也新增了诸多新罪名,通过其具体内容发现,此次刑法修订呈现出极端个案类型化、犯罪认定危险化、刑罚配置重刑化等非理性立法特征,并且进一步引出对刑法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以立法入罪的判断标准的命题探讨。对此,一方面,应当树立理性的刑法参与社会治理机能观,作为刑法立法的价值导向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犯罪圈呈现出扩张趋势,轻罪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如何实现轻罪治理的现代化、本土化,将是我国刑事司法面临的重大问题。刑罚附随后果是指行为人受到刑事处罚以后,在刑罚之外所设立的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后果。在我国,在刑罚的强度之外还对刑事犯罪人员设置有大量的限制性条款,这些限制性条款散布在各级各类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中,包括对从事公职的限制、对一定职业的限制、对一
坚持问题导向 依法能动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减假暂监督案件谭尘 谢峰 □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重要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对于实现刑罚功能、促进罪犯改造具有重要作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减假暂监督案件,要在实体上进行实质化审查,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减假暂案件需要办案
侦查机关办理流动性、团伙性、跨区域性犯罪案件,常以并案侦查的方式解决地域管辖问题,但相关规定未细化具体操作细则,实务中常引发较大争议。笔者在华东A地办理的一起涉恶案件颇具代表性。一、基本案情甲某等人2021年在南粤某地成立某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向某国企打包收购上亿元的不良车贷债权包(涉及多个省份),后陆续委托山西、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债务催收公司以拖车方式实施债务催收,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多人在多
摘要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是一个历史性的刑法难题,在共同犯罪事实关系复杂、不同法系特质杂糅的国际刑法中更是如此。对此问题,在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中,起初团伙共同犯罪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团伙共同犯罪理论具有扩张性、主观性的倾向,因此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在此背景下,德国刑法学中主、客观共存,事实性与规范性相融合的行为控制理论被引入国际刑法。作为行为控制理论下位概念的共同正犯理论和组织控制理论在司法实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数千年中华法系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和合之道可以适用于国家治理这一系统工程。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华法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首先是思想上的包容性,即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综合其他各学派的思想精华。其次是治理手段上的多样性,即重视德礼政刑、国法乡约、贤人良法等多种范畴的综合应用。从现代法理学来看,有学者认为,纯粹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