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推荐SHANGQUAN RECOMMENDATION

尚权推荐丨请查收《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2-12-06

 

2022年12月1日,我国首部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本期推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课题组最新发布《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以短视频平台为样本的研究》的前言及目录等。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吴沈括 梁楠 赵润宇 许林逸 常超逸 戴旭婷 李潇潇 钱坤 冯泽林 朱月晴 柯晓薇 邱芷蕙

 

 

前言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滋生与蔓延有着深刻的时代和技术烙印:

 

 一方面,迈入信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和加速迭代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互联互通的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的发展机遇,持续改造大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一是进一步发挥新的技术创新的价值潜力,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运用产生的乘数效应。二是进一步激发新的业务模式的功能潜力,特别是5G、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型样态的叠加适用产生的集群效应。三是进一步提升新的应用场景的生态潜力,特别是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交娱乐、金融财务和移动支付等数字场景的融合拓展产生的裂变效应。

 

另一方面,开放互融的数字环境也可能伴随来源更为多样、影响更为广泛的新型非接触式安全威胁。一则可能伴生各型技术要素层面的安全风险,特别是新型病毒、木马、僵尸网络(Botnet)乃至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等都可能呈现跨多平台的渗透和蔓延,不断冲击传统的安全治理技术关口。二则可能伴生各种组织管理层面的安全风险。三则可能伴生各类数字内容层面的安全风险,例如儿童色情、暴恐影音乃至谣言和虚假资讯等不良违法信息可能经由多样链路实现快速传播,进而产生大范围的严重后果。

 

毋庸置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正在利用数据和信息的多场景实时交互快速演化出新的表现形式,日益呈现个性化、精准化和沉浸式的特征,因此必需结合具体的场景类型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的针对性治理。

 

本报告着眼《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面实施的重要时代背景,选取当下数字生态中最具典型性意义的传播场景——短视频平台作为研究样本,深度探究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新特征,系统阐释我国现行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框架的核心要旨,全面剖析短视频平台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丰富实践,并就新综合治理视野下的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

 

目 录   

 

目录

 

前言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态势:新技术、新方式

(一)域外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态势

1.域外电信网络诈骗个性区分

2.域外电信网络诈骗共性总结

(二)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态势

1.诈骗手段“蹭热度”

2.诈骗对象“精准性”

3.诈骗损失“多样化” 

(三)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的新特征

1.诈骗链条延长性

2.诈骗数额累积性

3.诈骗手段隐匿性

4.诈骗对象广泛性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体系:新思维、新举措

(一)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政策战略

1.宽严相济依法治理

2.构建严密防范体系

3.加强行业源头监管

4.强化属地综合管控

5.加强组织统筹联动

(二)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法律法规

1.我国有关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总览

2.《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核心与关注焦点

(三)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执法司法

1.工信部门:技术溯源与问责落实

2.公安机关:高严打击与反诈宣传

3.司法机关:依法严惩与事前预防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实践:新场景、新方法

(一)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和预防

1.搭建风控模型,识别电诈风险

2.优化警示方式,预防电诈发生

3.善用平台优势,鼓励用户共治

4.提升识别能力,完善预防路径

(二)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监测和处置

1.运用反诈模型,实现AI监测

2.依托用户画像,进行针对监测

3.监测举报并行,实现过程管控

(三)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查办和惩处

1.政府主导的方式

2.短视频平台主导的方式

3.公私合作的方式

 

四、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图景:新生态、新治理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新综合治理

1.加强源头治理,奠定治理格局

2.强化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3.坚持“打早打小”,推动监管前置

(二)短视频平台内治理生态建构

1.完善用户准入管理,及时发现异常账号

2.加强用户使用审核,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3.提供用户反诈工具,便捷用户投诉渠道

4.提升用户数字素养,创新平台反诈宣传

(三)短视频平台外治理生态培育

1.行业自治,多平台协同模式

2.政府牵头,多机构合作模式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2022年12月1日,我国首部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本期推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课题组最新发布《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以短视频平台为样本的研究》的前言及目录等。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吴沈括 梁楠 赵润宇 许林逸 常超逸 戴旭婷 李潇潇 钱坤 冯泽林 朱月晴 柯晓薇 邱芷蕙

 

 

前言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滋生与蔓延有着深刻的时代和技术烙印:

 

 一方面,迈入信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和加速迭代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互联互通的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的发展机遇,持续改造大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一是进一步发挥新的技术创新的价值潜力,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运用产生的乘数效应。二是进一步激发新的业务模式的功能潜力,特别是5G、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型样态的叠加适用产生的集群效应。三是进一步提升新的应用场景的生态潜力,特别是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交娱乐、金融财务和移动支付等数字场景的融合拓展产生的裂变效应。

 

另一方面,开放互融的数字环境也可能伴随来源更为多样、影响更为广泛的新型非接触式安全威胁。一则可能伴生各型技术要素层面的安全风险,特别是新型病毒、木马、僵尸网络(Botnet)乃至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等都可能呈现跨多平台的渗透和蔓延,不断冲击传统的安全治理技术关口。二则可能伴生各种组织管理层面的安全风险。三则可能伴生各类数字内容层面的安全风险,例如儿童色情、暴恐影音乃至谣言和虚假资讯等不良违法信息可能经由多样链路实现快速传播,进而产生大范围的严重后果。

 

毋庸置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正在利用数据和信息的多场景实时交互快速演化出新的表现形式,日益呈现个性化、精准化和沉浸式的特征,因此必需结合具体的场景类型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的针对性治理。

 

本报告着眼《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面实施的重要时代背景,选取当下数字生态中最具典型性意义的传播场景——短视频平台作为研究样本,深度探究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新特征,系统阐释我国现行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框架的核心要旨,全面剖析短视频平台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丰富实践,并就新综合治理视野下的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

 

目 录   

 

目录

 

前言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态势:新技术、新方式

(一)域外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态势

1.域外电信网络诈骗个性区分

2.域外电信网络诈骗共性总结

(二)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态势

1.诈骗手段“蹭热度”

2.诈骗对象“精准性”

3.诈骗损失“多样化” 

(三)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的新特征

1.诈骗链条延长性

2.诈骗数额累积性

3.诈骗手段隐匿性

4.诈骗对象广泛性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体系:新思维、新举措

(一)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政策战略

1.宽严相济依法治理

2.构建严密防范体系

3.加强行业源头监管

4.强化属地综合管控

5.加强组织统筹联动

(二)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法律法规

1.我国有关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总览

2.《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核心与关注焦点

(三)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执法司法

1.工信部门:技术溯源与问责落实

2.公安机关:高严打击与反诈宣传

3.司法机关:依法严惩与事前预防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实践:新场景、新方法

(一)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和预防

1.搭建风控模型,识别电诈风险

2.优化警示方式,预防电诈发生

3.善用平台优势,鼓励用户共治

4.提升识别能力,完善预防路径

(二)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监测和处置

1.运用反诈模型,实现AI监测

2.依托用户画像,进行针对监测

3.监测举报并行,实现过程管控

(三)短视频平台与电信网络诈骗的查办和惩处

1.政府主导的方式

2.短视频平台主导的方式

3.公私合作的方式

 

四、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图景:新生态、新治理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新综合治理

1.加强源头治理,奠定治理格局

2.强化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3.坚持“打早打小”,推动监管前置

(二)短视频平台内治理生态建构

1.完善用户准入管理,及时发现异常账号

2.加强用户使用审核,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3.提供用户反诈工具,便捷用户投诉渠道

4.提升用户数字素养,创新平台反诈宣传

(三)短视频平台外治理生态培育

1.行业自治,多平台协同模式

2.政府牵头,多机构合作模式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