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资讯SHANGQUAN INFORMATION

刑事司法青年论坛回顾丨吴宏耀:期待更多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加入论坛

作者:尚权律所 时间:2021-04-21

2021年4月17日,第十六届尚权刑事司法青年论坛暨“新技术与刑事司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

 

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共百余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出席了本届论坛,论坛对外视频直播,在线实时收看达5000余人次。

 

论坛围绕“新技术与刑事司法”这一主题,较为深入地研讨了“新技术与刑事证据”、“新技术与刑事侦查”、“新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等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吴宏耀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整理刊发以飨大家。

 

尊敬的刘校长、左老师;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首先,诚挚感谢我们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西南民族大学和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诚挚感谢周洪波教授。感谢他们为我们此次学术盛会搭建平台。疫情过后,可以再次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见到更多洋溢着学术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学术新人,感到特别的欣喜。

 

2013年,我们刑诉法学界的十几个志趣相投的青年人,在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的鼎力支持下,发起了尚权刑事司法青年论坛,转眼已经八年时间了。现在看,我们这些发起人已经都不年轻了。今天会场里,80后、90后已经成了学术的主力军。看到此情此景,虽然略有年华老去的失落感,却也感到特别的欣慰。

 

此次会议有三个特点。

 

第一,此次会议的主题特别“新”。此次会议主题源于去年的一则关于杭州羁押码的报道。当时,我们普遍认为,随着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刑事司法理论有责任也有义务正面新技术的司法应用并予以理论回应。经讨论,我们将此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新技术与刑事司法”。在这一主题之下,我们将讨论很多新的问题,像大数据、海量证据,电子取证、GPS侦查、区块链等等。在研讨环节,我们的主报告人将会就这些问题做更深入的发言。

 

在我们的主题报告中,双流区法院的一篇文章尤其值得大家注意——“法院到底是一项‘服务’还是一个‘地方’”。这个问题关乎法庭审理的性质和定位。网络庭审导致的地理区隔,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就世界范围看,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全世界都在思考这种新技术之下的网上庭审方式是否适当、是否可以接受?必须承认,新技术之下的网上庭审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比方说,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我们传统刑事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带来的便利将在何种程度上重塑我们的法庭审理观念和理论?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学术研讨环节的理论争鸣。

 

第二,此次与会人员基本上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我大概数了一下,我们12位主报告人中至少一半以上是80后、90后。这些学术新人的参与,让我们这次学术会议显得特别有活力、有朝气。

 

昨天,我们尚权青年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吴洪淇教授发了一个朋友圈说“现在已经是他们的天下,我们都是打酱油的了。”所以,我们这些曾经年轻过的发起人今天更多只是作为与谈人来学习、来参与讨论。学术的薪火传承,着实让人感到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我简单介绍一下尚权刑事司法青年论坛。2013年,我们组织了第一届尚权青年论坛,规模不大。当时的想法是,开小会、深度讨论问题。转眼已过八年,现在已经是第十六届了。时光荏苒,我们当年的发起人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们希望论坛能够一直保持着扶持学术新人、为青年人搭建学术平台的初衷。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非常欣喜,此次的与会人员能以青年人为主,而且我们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刑事司法领域的青年学者、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能积极地加入我们,让我们这个学术小群体能够永葆青春。

 

谢谢大家。